海军决定压缩开支,以每年四艘的速度列装该型护卫舰。虽然单舰载弹量有限,但形成规模后仍可满足作战须求。与之配套的舰载战斗机选定为j-16,其载弹量相当可观。
林峰设计的发动机推力达到10吨,开启加力后更可超过15吨。航电系统性能更是达到系统权限开放前的技术极限,在当下具有显著优势。配合预警机体系,即便面对美利坚研发的f22也毫不逊色。
虽然预警机雷达反射截面极小,但林峰构建的海空天一体化侦察体系通过数据融合,能完整重构空中态势,有效破解隐身战机优势。特别是卫星实时成像监测系统,具备多角度、广复盖的监测能力,发现目标即可持续跟踪。
军方对此深感振奋。目前受限于在轨卫星数量,主要承担防御任务。待另外三颗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,监控范围将大幅扩展。
国内气象部门已与星链集团签订服务协议,电信等部门也相继成为客户。随着第一代星链系统部署完成,卫星应用将逐步拓展至国际市场。
历经半月,回收火箭顺利运抵。四颗新卫星入轨工作,林峰则专注于后续发射任务。他每日准时下班,返回停放在专用机库的私人飞机生活区。
这座移动居所水电设施完善,与普通住宅无异。林峰与何雨水日常驾驶电瓶车前往基地食堂用餐,饭后在基地散步,生活颇为惬意。
第二枚火箭建造进展迅速,首枚回收火箭的修复进度更快,将率先执行发射任务,这在国内尚属首次。四颗配套卫星也已基本制造完成,静待发射。
至1995年4月,修复的首枚火箭成功发射;7月完成第二枚火箭发射。第三枚火箭开始建造,计划共建造四枚大型火箭,待其服役期满后再行更新。
第一代星链系统仅是起步阶段,完成全球初步部署后,重点将转向第二代星链计划。由于卫星体积优化,单次发射可携带六十颗卫星,预计每年执行四次发射任务。
第二星链的卫星部署轨道略低一些。地球轨道是立体空间,卫星之间相距数千米也属正常。
第二星链计划部署1080颗卫星,每十颗用来服务一颗大型卫星,实际上是第一星链的辅助系统。
即使技术再先进,仍可能因角度问题产生信号死角,第二星链正是为了弥补这些死角而设计的。
随后的第三星链也是同样思路。整个星链计划分三步实施,第三星链的卫星体积更小,数量达到10800颗。
通过十颗卫星辅助一颗第二星链卫星的方式,最终实现全球信号复盖,无任何死角。
这项计划在秘密进行。我国发射卫星本就常见,加之这些卫星以民用为名,并未引起外界注意。
我国三代机虽然引起了一些关注,但关注度有限——当时美利坚的四代机已接近完成,只差样机生产。
一旦样机问世,三代机便将过时,四代机才是未来的空中霸主。因此其他国家研发三代机并未引起太大重视,当然,这也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具体参数。
当时的美利坚沉浸在“无敌寂寞”中,连舰艇研发都走偏了方向。他们对我国的快艇、护卫舰和三代机兴趣不大,却格外关注我国运输机、客机等大飞机的发展——因为能造大飞机,就意味着可能研制出战略轰炸机,这才是他们警剔的重点。
我国禁用gps引起了美利坚的警觉,随即开始调查星链集团。这家本土企业竟拥有自己的火箭发射基地和火箭回收技术。
进一步调查发现,林峰这个人能力非凡。企业能发展到如此规模,实在令人难以置信。
林峰由此成为重点关注对象。不过目前他尚未构成明显威胁,表面上最突出的成就其实是医术——林氏医科大学发表的论文数量多、质量高,在医学领域已跻身全球前十。虽然建校时间短、底蕴尚浅,但其技术实力已获国际认可。
在芯片方面,林峰的产品尚未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,目前售卖的芯片与国际主流水平相当,更先进的只供给国家研发部门,民用芯片并未过于超前。
倒是林峰研发的净化设备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,因效果显著、价格适中,获得了不少国际订单。
综合评估后,美利坚认为林峰暂时不构成威胁。此外,林峰在美利坚也有投资:通过粮食集团收购农场种植大豆,并与一些农场主签订收购协议。
他的粮食集团已与美利坚本土三大集团实力相当,但林峰只专注大豆单一品类,不涉足其他作物,未与它们形成直接竞争。
因此双方相安无事,林峰的经营模式甚至符合他们的利益。
由于大量土地被用于种植大豆,导致其他作物的产量必然下降。全球每年都会有一些农作物供应不足,他们便趁机赚取更多利润。
为此,他们甚至出售了部分土地,并转移了一些合同,这实在是意外收获。
很多人已经看出,林峰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。因为林峰所在的国家并不缺粮,同时也不大规模出口粮食。
随着发展,大豆供应出现了缺口,但由于林峰的粮食集团存在,这个缺口迅速被填补。
与此同时,随着农村的发展,对牲畜饲料的须求大幅增加,同样也得到了满足。
林峰的粮食集团开始大规模盈利,能够自给自足地持续发展,甚至开始向其他领域拓展,与蜀香园展开合作。蜀香园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和畜牧产业。
他们致力于打造高端食品行业,推出优质肉类产品等。这实际上需要创建品牌,并向韩国和日本出口,这些国家缺乏此类产品,难以自给自足。
林峰与何雨水返回港岛。火箭基地的事务已无需他亲自盯着,只需在每次发射时前往检查即可。
这件事急不得。第一批发射完成后,海空天一体化体系成形,基本防御成型后便无需再担心,之后只需逐步扩大覆盖范围。
不过,以当前的军事实力,这些进展作用有限,毕竟目前还难以走出国门。
海军方面投入最多,将有限的军费全部用于护卫舰建设,暂时放弃了全部驱逐舰计划,包括原计划采购的现代级驱逐舰。节省下来的资金都投入到护卫舰的建造中。
林峰设计的护卫舰确实非常先进,海军计划每年建造四艘,这些军舰可以长期使用。
目前计划建造六十艘,这是基于现有军费预算而定。如果国家经济状况改善,军费增加,将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。
林峰回到港岛,主要是因为何雨水想念孙子。何佳乐这个小家伙长得十分壮实,但也让大人费了不少心力。不过林毅秉持不娇惯的原则,每天让他在家里自由活动。
做错事就惩罚,绝不溺爱。红姑虽然心疼,但在孩子教育上不会与林毅争执。她见识过林家的家教,即使林家现在富裕了,也依旧保持低调,毫不张扬。
林峰回到港岛后,一家人晚上共进晚餐。红姑问道:“爸爸,有一个慈善酒会,您要参加吗?”
红姑现在是港岛知名人士,曾是女星,现任亚视传媒集团董事长,跻身所谓上流社会,经常收到这类活动邀请。
她通常不会出席,因为林氏有自己的慈善事业,即在港岛颇有声誉的林氏慈善医院。
而在内地,林峰则低调地兴建小学。建校相对容易,但要实际改善贫困地区孩子们的上学条件却并非易事。
例如,校车就十分必要,同时人员和教师的经费也同样重要。尽管国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,但仅靠国家财政支持并不容易。
因此,林峰计划为每所小学配备校车,并提供午餐和教职员工的福利,而且不能直接交由当地政府负责。
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假手于人,必须由名下各个集团的高层亲自负责,每位高层至少负责一所小学的建设、运营和教育等后续事宜。
汽车厂方面并未推出客车产品,林峰直接设计了一款中型客车,交由一汽生产,再由林峰采购。
双方此前在卡车项目上合作愉快,一汽获得了先进卡车技术,满足国内须求,林峰则赚取了设计费和专利费。
客车项目同样如此,除了中型客车,还包括大型客车和面包车。
面包车与林峰的汽车产业并无冲突,林峰仅生产微面和商务车,不涉足面包车制造。
林峰问道:“是谁发起的?”
“是港岛警队。”红姑回答,“港岛警队每年都会举行募捐,主要是为了殉职警员家属和警队宿舍问题。”
林峰点头:“好,那我们去一趟。”
“港岛警队的作用很大,捐些资金对我们也有好处。”
林峰转向何雨水:“你去吗?”
“不去了,你们去吧。”何雨水摇头,“我在家照顾佳乐。”
“好吧。”何雨水如今人脉比林峰还广,她和那些太太们相处融洽,虽未必是深交,但表面关系十分亲密。
……
几天后,林峰在家用过晚饭,与林毅、红姑一同出发。林家的车队浩浩荡荡驶向举办酒会的酒店。
警队由处长亲自出面接待,毕竟来宾身份不凡,他必须出席。这些沃尓沃们只需稍作捐助,警队的福利和宿舍问题便能得到不小改善。
若非警队在港岛地位特殊,他们也没能力举办如此规模的酒会。像消防署、惩教署就不行,而海关则财力雄厚。
林峰的出现让处长颇为惊讶,这位堪称港岛首富,具体资产无人知晓,但他的产业遍布广泛,名下集团众多。
一般人不会轻易成立集团,毕竟若没有足够规模和利润,集团的人工开支就是一大笔负担。
而林峰成立的却全是集团,仅有一家位于集团之上的控股公司,且所有集团均未上市。
如今不少人期待林峰的集团上市,只是暂时无人前来游说。也有人推测,林峰会在九七之后上市,至于这风声从何而来,不得而知。
这其实是上级的计划,此前已征得林峰同意。九七之后,林峰在港岛的集团将上市,因其全是优质资产,一旦上市必遭抢购。
当然,也可能遭遇金融机构的阻击,但林峰并不担心。他在港岛民间声望足够,上市时将限制股份购买,让普通市民也能抢到股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