谅山这边的地理环境,和萧云举面临的也差不多。
但阎应元麾下有水苗,这是一个连寨子都建在水上的族群。
同时,广西其他族群对水有着天然的亲切感。
过河对这些人来说并不难,过了河之后就是偌大的原始丛林。
但广西的少数族裔,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,在雨林里讨生活的嘛。
尤其边境地带,环境习惯基本没有区别,甚至对岸的莫氏里大批人祖上都是从广西跑过去的。
郑梉得到的消息是正确的。
阎应元带着几千人过河进谅山被发现,随后被击退。
一天后又是这几千人再次发动进攻,又被击退。
周而复始,反正就是这几千人在雨林里打一下就跑,跑完了回来在接着打。
骚扰战,很烦人。
但这样的仗也让莫敬宽放下了心里的石头,明朝广西方向没有能力威胁到自己。
所以他把精力全部投向了萧云举那个方向。
这一战的胜败,同样决定着他的命运。
在他心里既不希望大明得胜,更不希望郑梉获胜,最好的结局就是两败俱伤。
这样他就能安心壮大,连络广南国联手复灭黎朝瓜分黎朝。
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。
但却没人发现,那近乎每天打上一次然后被击退的几千人,其实都是不同的。
因为哪怕是广西这些少数族裔精通水性,又有各自过河的渠道,但一天能过河的人数也就两三千人。
去打,就会让莫氏的人顾不上再去查河面。
多简单的道理啊,人家都过来了你还去封锁河面有意思吗?
每天过来两三千人,半个月后,阎应元麾下的五万狼兵全部过河进了谅山。
谅山很大,没有路,很多地方都是人类禁区。
但莫氏的人在这里,跟着他们的足迹走不就行了。
据点很多,打下一个收服一个。
这个所谓的收服就很离谱,因为阎应元竟然带了数名工部和户部的文官一起过河。
就是啥意思呢?
你们这个据点多少人?
哦,多的上百少的几十个,那你家里还能再找点青壮过来吗?
你们这些人呢组建一个工程队,然后承包大明在安南境内修建的水泥路。
价钱嘛,大明境内已经有了成熟的运作体系,你们和大明境内的工程队一样就行了。
我们大明吐口唾沫都是钉,签了契约就受大明律法保护。
不放心也正常,这样吧,你们头前带路打下高平城,到时候起获的银两会先行给你们支付定金的。
嗯,水泥暂时还运不过来,那就先平整路基,等水泥到了会有大明工部的官员指导你们的。
水泥没运来之前算日结,水泥运来之后开始以承包计算。
你们亏不着。
这招数能行吗?
这是出发前广西总兵龙在田对阎应元问出的问题。
阎应元闻言笑了笑。
试试吧。
任何地界,任何势力之内都有高低贵贱之分。
莫敬宽麾下自然不能免俗。
有来头有靠山的,都留在了高平城和太原城,没根基的大头兵才会被扔进谅山去把守。
贪腐无处不在,所以这些在雨林里苦哈哈把守之人的粮食供应,自然就成了某些人发财的路子。
怨气,底层的怨气其实一直都在。
只是缺少一个爆发的契机,一旦这个契机出现这份怨气会爆出惊人的威力。
高平城。
一直在推演和等待时机的莫敬宽,见到了坐在他身边的阎应元。
阎应元很讲诚信,进了高平城后真的把缴获来的银子,当成了定金给了那些人。
而工部和户部的官员,也在城内开始招募其他的建筑队。
但莫敬宽的嫡系除外,而拿下高平城的经过简单的让人无语摇头。
“我归顺大明,如此便能在侧翼对黎朝形成夹击...”
莫敬宽很光棍,就如当初被武德恭击败十分光棍的逃进大明,向大明求助时一样。
直接表态归顺,而且他笃定大明不会杀自己,眼前这个年轻的将军更不会。
因为自己归顺对他也是一份巨大的功劳。
可阎应元闻言摇摇头,伸手对一旁的广西官员一指。
“你归顺,是他的功劳。”
这话让莫敬宽顿时一愣,三息之后才反应过来再次开口。
“若是我归顺,便可对黎朝侧翼进攻,更能绕道直击升龙城...”
可他的话没说完,阎应元再次摇头。
“话没错,但那是你的功劳。”
我,归顺大明,你,就能从侧翼进攻黎朝,还能绕道直接攻击黎朝国都升龙城。
你,大大的功劳有呢。
这怎么变成我归顺是广西文官的功劳,联合我一起进攻黎朝变成了我的功劳,那你的功劳到底是啥呀?
“灭了你,占据高平、太原和谅山才是我的功劳。”
阎应元很简洁的给出了答案,有理又有据。
你归顺就是没发生战争,没发生战争的归顺就是劝降。
劝降是文官的活,功劳自然是同来广西官员的。
你说的没错,你归顺就可以从侧翼向黎朝进军,还能绕路直接攻打黎朝国都升龙城。
但,这里的功劳你最大,所以这是你的功劳。
至于我的功劳,就是灭了你。
所以你这所谓的光棍在我眼里就是个屁,一文钱不值。
莫敬宽都傻了,他这些年左右逢源什么样的人都见过,所以他认为自己给了阎应元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。
但阎应元也给了他一个无法被反驳的理由,坐在那半天都才再次开口。
阎应元拿起茶盏:“那是你们的功劳,与某无关。”
莫敬宽有些颓然的坐在椅子里,张着大嘴呆愣愣的看着一旁年轻俊朗品茶的阎应元。
他口才很好的,但在阎应元面前都连张嘴却发不出一个音调。
十息之后,就在莫敬宽感觉自己必死之时。
啪,阎应元放下茶盏。
“某科举时,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鹤大人待某极善。”
说完看向莫敬宽。
“所以你有一个时辰的时间做准备,然后带着你麾下兵卒渡河进军十里扎营。”
“你的妻儿老小以及你麾下兵卒的家人,某自会悉心照料。”